beat·365亚洲体育在线-官网下载二○一八年教学工作要点

时间:2018-03-06 00:00

  

2018年,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,以学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,遵循 “五大理念”,落实“五大战略”,全面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和“成果导向2.0”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一、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

1.继续完善建设方案。依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,继续完善专业群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治理能力建设、服务能力建设和三个特色项目的建设内容。优化建设目标和任务,确定标志性预期成果,制定年度建设进度和经费预算。

2.推进建设项目实施。加强组织领导,成立beat·365亚洲体育在线-官网下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,下设建设办公室,根据建设项目任务安排,成立11个项目建设工作组,明确各级工作职责,形成工作合力,细化任务分工,层层落实责任。制定学校项目管理制度,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项目建设负责制,将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单位目标年度考核,制定相关奖惩条例,形成规范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。

二、实施成果导向2.0

3.启动成果导向教与学(2.0版)。出台《成果导向教与学(2.0版)实施意见》,分步落实各项建设任务,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,以“点燃学生学习兴趣、达成学生学习成果,引导教师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家”为目标,推进成果导向教学模式、评价模式、实施环境和保障条件的改革,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。

4.完善相关配套制度。构建“四心六力”十大核心要素的龙职特色课程框架结构,制定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,建立基于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,探索符合学校现状的弹性学制,提升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效率。

5.强化教学资源建设。引入优质课程资源,建设特色教学资源。建设并利用OBE成果导向教学系统,构建课程发展历程档案、学生学习历程档案及教师教学业务档案,编写成果导向系列教材,推广改革经验,固化改革成果。

三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

6.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。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,对标全国一流专业,完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、畜牧兽医和会计三个省高水平专业的年度建设任务,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。以此为引领,推进6个校级骨干专业建设,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。落实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专业示范点建设任务,打造国家一流专业品牌。

7.推进专业国际认证。稳步推进数控技术、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的国际认证工作,高质量完成自评报告、佐证材料、实地访评等任务,总结国际工程认证的普适性方法和最优化路径,形成《悉尼协议》认证的典型范例。探索与IEET合作认证新模式,以促进专业课程建设、落实持续改进为根本出发点,以电气自动化技术、物流管理、畜牧兽医等6个专业为基础,以学院为单位整体规划,深入开展工、农、商科专业国际标准化认证。深入推进旅游类专业的GAP院校认证,强化专业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品牌化建设。

8.深入推进产教融合。认真组织完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、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两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,做好9个专业1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试点工作。推进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与北京广慧金通公司的混合所有制建设。以首个获批的省级加工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,建设各具特色的技能大师工作室。以优质企业为核心建立校企合作联盟,集合优势资源,构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体系。

四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

9.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培训。贯彻落实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,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。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培训、教学咨询与教学研究职能,实施“未来职业教育家培训计划”,采用“一核三点”的培养模式(一个核心:培育职业教育家精神,三个支撑点:改进实践、凝炼思想、展示成果)和“研修学习→深度培养→典型提高”的操作程序,培养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家的品质和能力。

10.开展教师职涯成长与能力认证。以教师个体职涯成长为着眼点,按照新手、胜任、熟练和专家的发展阶段和“教学+教学研究”、“教学+应用研究”、“教学+社会培训”的发展类型,建立教师多元云梯成长发展路径。落实《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以教师职业素养、四项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为重点,制定教师教学能力认证标准和“双师型”教师评价标准,吸纳行业、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,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认证和“双师型”教师认定。加强对教师赴企业锻炼管理,明确锻炼成果,强化检查监督,注重锻炼实效。

11.开展“四说四赛”教学竞赛。围绕育人的核心环节,设计“说专业、说课程、说单元、说评价”的“四说大赛”,提升教师专业能力;围绕教师教学主要技术,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、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应用能力大赛、区域教师专业技能邀请赛、精品在线开放课大赛”的“四赛活动”,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。

五、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

12.完善科研管理职能。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,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,落实专家治学。结合学校重大项目推进,组建科研骨干团队,提高集体科研和团队攻坚能力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职能,推动项目牵动课题研究。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效果的管理,强化科研产出。启动成果导向2.0规划课题,开展针对性研究,产生切实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。

13.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。遴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,组织召开专家成果认证会,完善申报材料,凝炼成果特色,建设学校教学成果网站,在省级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,并在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,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,实现奖项的突破。

14.落实《校企合作促进条例》。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》、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《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》,以服务产业人才需求和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,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,完善职教集团、校企合作联盟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组织建设,具体落实《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》规定的“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就业创业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形式合作”,构建双方合作育人、技术服务、促进就业的有效载体,形成学校与企业统筹融合、相互支撑的发展模式,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。

15.提升社会服务能力。面向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需求,对接龙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,开展应用技术课题研究和横向课题研究,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。加强对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的重点培育和奖励,引导并指导教师提升技术研发能力。

六、强化教育教学管理

16.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。引进微助教课堂教学系统,培训教师和学生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,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。改造教务系统和实习实训系统,应用OBE成果导向教学系统,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、科学化和规范化。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,创设满足教学信息化需要的环境条件。

17.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诊改试点。组织各部门根据发展规划年度任务和学校工作要点,明确年度目标,编制年度工作计划,确定标准,梳理流程找准诊断点,开展自主诊改工作。将诊改理念融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,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孤岛整合,为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支持。推动完善学校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师和学生五层面质量保证制度建设,制定各部门自主诊改报告制度,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。

18.继续开展督导检查评估。完善《听课管理办法》、《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》及《成果导向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》,为教学督导提供依据。开展校院两级“集体听评课”和“A级教师开放课”活动,提升教学水平。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中的作用,树立先进教师典型,加强教学引导和检查,形成良好改革氛围。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督导检查及专项检查,认真组织学生、二级学院部、教务处、督导员完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。

19.健全完善实习实训管理。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,推进各分院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。改建校内实训基地,拓展区域资源共享功能,提供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;筹划建成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,探索开发仿真教学软件。建设实训室信息化管理系统,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。

七、开展其他教学工作

20.推进素质通识教育改革。继续深化通识课程成果导向教学改革,推进通识选修课程开发与建设,完善特色化教育体系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探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“四心”的有效途径,利用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两大阵地,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。

21.强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。定期举办“中国知网”和“读秀学术搜索” 数据库应用培训讲座和移动图书馆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,提高电子资源在教学、科研中利用率。不断完善图书馆网页的服务功能,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,不断充实网页内容,组织人力、物力举办一些特色栏目,以适应教学、科研工作需求。

    22.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。通过推进“成果导向”教学模式改革,举行和参加体育竞技项目,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,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,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技术和技能,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,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。
  附件下载: